近期A股市场的连续调整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胆战,三大指数连续下跌,主力资金大幅流出,市场分歧空前加剧。
有观点认为牛市已经见顶,也有声音高呼这只是牛市过程中的健康回调。
数据显示,9月2日至4日这三个交易日,沪深两市成交量持续处于天量水平,分别达到约2.9万亿元、2.3万亿元和2.5万亿元。
与此同时,主要指数表现令人担忧。
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近3%,沪深300指数累计跌幅约3.5%,深成指累计跌幅达5.5%,创业板指累计跌幅超6%,市场主要指数均呈现“三连跌”走势。
更令人关注的是资金流向,9月2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达1700亿元,创下A股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出纪录;
9月3日净流出800多亿元;
9月4日净流出再度达到1100亿元左右。
三天累计主力资金净流出金额近4000亿元。
这些数据是否符合牛市见顶信号?
根据历史经验,任何一轮牛市见顶都有几个重要信号:成交量显著放大;
市场主要基准指数跌幅普遍达到2%左右,个别板块指数跌幅甚至超过4%;
市场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超过1000亿元。
不巧的是,9月4日当天,市场主要基准指标完全符合了上述标准。
然而不同的观点认为,9月初市场的急跌只是技术性回调与整固。
2025年9月初A股市场的急跌,主要是技术面调整和资金高低切换所致。
回调原因在于A股主要指数自2025年4月以来连续单边上行,积累了丰厚的获利盘。
前期资金高度集中在AI产业链等科技主线,交易拥挤度过高。
支撑市场中长期向好的核心逻辑是否已被破坏?
分析认为,市场流动性环境依然充裕,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.5万亿元。
美联储降息预期(9月降息概率高)有望改善全球流动性环境,助力人民币汇率稳定,甚至吸引外资回流A股。
急跌本身是风险的快速释放,比起持续的阴跌,更能有效地消化获利盘、挤出局部泡沫,为后市进一步向上积蓄力量。
回顾A股历史,“牛市多急跌”是常见特征。
那么调整的极限位在哪里?
有观点认为本次调整的极限位在3700点,大概率不会跌穿,即便跌穿也会快速收回。
另一种波浪理论分析则指出,第二阶段调整的目标在3600-3650点区间。
经过三个月的持续上涨后,股市需要进行一次震荡调整,就像牛需要停下来喝水一样,这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前进。
关于后市走向,九月月线是否会收阳线成为焦点。
有分析认为九月的月线依旧会收阳线,在周期的数理中,九月本就该收出大阳。
如果本月收出小阳线,那么十月或十一月的月线就会收出大阳线,目标直指4500点。
板块方面,非银金融和大科技板块依然被看好。
具体包括券商、互联网金融、保险等非银金融,以及半导体芯片、光刻机、国产算力替代、端侧算力、人形机器人、AI芯片、人工智能等大科技领域。
这轮牛市与2015年有何不同?
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,融资融券余额突破2万亿元,占A股流通市值2.3%,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时的4.7%。
这意味着当前市场杠杆风险可控,且仍有加杠杆空间。
政策面上,2024年924被认为是宏观政策放松的历史性拐点。
货币政策持续降息降准,财政10万亿化债,不断加强民营经济保护,万亿水电站基建投资推出,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磅措施持续推出。
科技层面上,以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芯片半导体、创新药、军工等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。
中国在发展硬科技、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。
资金面上,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,房地产市场销售不振,居民出现“资产荒”。
在赚钱效应带动下,5月以来出现了散户跑步入场、存款搬家的迹象。
7月上交所开户数量相比5月增长26%,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逆转。
投资者结构也在发生变化。
居民储蓄正在向股市转移。 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.11万亿,非银存款增2.14万亿
同时,险资、养老金、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正在加速入市,有效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。
市场是否已经过热?
数据显示部分概念股市盈率已超过300倍,存在明显估值泡沫。
但与此同时,A股百万亿市值时代已经到来,沪深北三市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,成交额高达2.81万亿元,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上方。 从2024年底的85.68万亿到百万亿级跨越,A股仅用8个月便为市场创造了15.63万亿的财富增量。
在这轮行情中,2.4亿普通股民成为最广泛的受益群体。
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约33%,对应市值净增长约5.16万亿元。
若以账户数量均摊,相当于每位股民年内人均净赚约2.15万元。
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。
AI算力、人形机器人、创新药构成“新三驾马车”。
算力龙头胜宏科技因打入英伟达供应链,年内暴涨450%;
医药股广生堂凭借创新药研发,涨幅达412%;机器人轴承供应商万达轴承单月飙升226%。
银行股则凭借高股息属性成为资金避风港。
农业银行年内市值增长5522亿,登顶A股流通市值榜首;24家上市银行平均涨幅超10%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等6只万亿市值巨头撑起18.5%的指数权重。
外资态度如何?
上半年北向资金净流入超800亿元;恒生科技指数挂钩的ETF年初至今净流入超70亿美元。
威灵顿投资管理指出,中国资产正迎来全球重估。
低利率环境下,高股息资产吸引力凸显。
但宏观经济方面仍存在挑战。
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.7%,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增速转负,内需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缓解。
外资波动也需关注,北向资金近期出现单日大幅流出,反映出全球流动性预期变化的影响。
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?
有经验的老股民建议采取多元化策略:关注政策支持板块如新能源、科技创新、医药等;
控制仓位与分散风险,避免集中投资单一板块或个股;
采用短中长结合策略,短线操作热点板块,中长期持有基本面良好的标的。
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心态。
管清友提醒得很好:“即便我看好这个市场,但牛市时,大部分人亏钱最快。 ”
红腾网配资-河南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免费平台-实盘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